希望广大美术工作者能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坚定文化自信,坚守艺术理想,勇攀美术创作高峰,以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回馈人民、回报社会。
我国几千年的优秀美术传统,是培育有中华民族和时代特色美术的沃土,只要我们扎根于民族传统,面向澎湃的现实生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国新时代的美术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今年的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展所表现出的与此前的关系,这些作品与中国画的发展以及对中国画传统的传承与丰富,包括变异,都是值得研究的。
美术馆已经成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殿堂。美术馆在提升国民素质、激发创新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增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党和政府文化工作的阵地。
回望新中国美术70年,中国美术的现代性演进虽曾全面引进西方再现性写实艺术,有意借鉴欧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但中国美术的现代性价值更多地是和中华民族崛起的精神铆焊一起,是在现实性的审美关怀中通过呈现为中华民族崛起而拼搏奋进的人民形象来展现中国社会这种现代人文精神的变迁。
全国美展“港澳台·海外华人邀请作品展”展品来自五湖四海,样貌多姿多彩,精彩纷呈,为我们欣赏、了解、研究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华人的艺术现状及文化历史心理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图像,也增进了各地艺术家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与相互促动,意义深远。
在提倡现实主义创作的主旋律中,美术工作者倾情描绘新中国奋斗历程,他们以作品将中国人民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
作为艺术史中的一个坐标,“八大山人”也是关键词——可以诗可以兴,可以涉事古今、可以箴言历史、可以关联传统与当代、可以表征中国传统和中国人文精神、可以标识文人画的书写形态、可以指涉传统中国画的内核与外延。
在新中国70年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画作为中国本土艺术的代表,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来自外部的塑造与源自内部的蜕变,亦在历经千年之“大传统”与际遇百年之“小传统”的共同约定和影响下,逐步走向现代形态、走进时代生活。
中国优秀的现实主义艺术作品不应该生长于艺术家的一己幻想,也不应该沦落为商业媒体的功利化宣传工具,更不应该拾人牙慧,一味模仿西方文艺。中国艺术家应该走向中国现实社会的各个角落,捕捉和挖掘真实而感人的艺术素材,表达人民的心声。
史广信具象表现性的中国写意人物画艺术实践,是中国画面向当代的一种选择,旨在创造写意人物画的新语境,把直观的真实再现为表现的隐喻,从而使具体而微的生活和物像呈现出哲学的意味。
韩昊用心追寻前人的品德风范,悉心磋磨大师的技法造诣,融西洋绘画技法于传统山水画中,钟情于南方山水的温润色泽和柔美灵秀,探寻自己独特的风格面貌。
新中国山水画就题材而论,最突出的成就便是表现祖国河山新貌。这种表现,带来山水画审美观的时代新变——由“静美”为主流,变为“动美”居主流;由萧疏清淡,变为雄伟浑厚。
贺兰山岩画所构筑的不仅是艺术的世界,也是精神的世界。每一幅画都似乎充满着谶语般的展示,都潜藏着无可告人的秘密,都丰富着自己的语言,都解读着人生的意趣。
本文邀请展览策展人、中国书画名家馆联会秘书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卢炘,围绕展览主题“参悟内美”,将黄宾虹的“内美论”同他的境遇、章法、理念、精神等共同比对和研究,对黄宾虹艺术进行深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