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书画摄影>美术评论
  • 贝聿铭:现代美的不倦开掘者

    “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最大的风雨也只是弯弯腰而已。”说出这句名言的贝聿铭不仅是一位天才建筑师,而且是一位具有“坚韧的战斗精神”的优雅绅士。

    2019-07-02详情
  • 孕育了伦勃朗的阿姆斯特丹,为何最终将他抛弃:纪念伦勃朗去世350周年

    站在17世纪欧洲文明顶端的阿姆斯特丹,用自己的财富与对文化的渴求托举起当时欧洲最繁荣的艺术品市场,进而催生出伦勃朗这样伟大的画家。但阿姆斯特丹短短几十年内的迅速崛起,多少又带着些暴发户性质,市民的审美文化缺乏底蕴与包容,最终让伟大的画家和伟大的画作蒙尘数百年。

    2019-06-28详情
  • 由全国高等美院系列邀请展思考美术教育:革故鼎新 未来可期(冯远)

    借展览呈现的实际效果、业内外舆论反响等,可回到美术教学的基本原点,对当下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作一番深入思考。

    2019-06-27详情
  • 印象派画家雷诺阿辞世100周年:阳光仍在

    读懂雷诺阿的画,需要理解他的人生观。在他眼里,绘画只是一件日常和快乐的事,就像日升与月落。而他那些温暖的画面,正来自他心头的光。

    2019-06-25详情
  • 名人雕塑何以写意?吴为山雕塑研讨会在京举行

    “丹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展”这些天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6月21日,吴为山雕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来自中外艺术界的近20多位专家与会,就雕塑艺术进行了研讨。

    2019-06-24详情
  • 中国与俄罗斯近年美术交流活动综述:携手共绘中俄友谊最美画卷

    中俄通过互办“文化年”“文化节”,举办中俄文化论坛、中俄博览会、中俄文化大集等活动,使得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愈加密切。美术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中俄友谊增添了绚丽的亮色。

    2019-06-11详情
  • 在沃土中耕耘:新中国女艺术家的创作成果评点

    回顾新中国女性美术创作70年发展历程及其经验,可以切身感受中国妇女解放和进步的坚实足迹,以及浸润其中的女性智慧。

    2019-06-10详情
  • 承古人情致 扬传统风韵——访国画家王雪峰

    王雪峰选择传统的绘画题材,抒怀遣性的同时,将对道的追问贯穿始终。他的画作趋简避繁,引人心静。行者王雪峰借绘画修炼凡心,在工作生活中时刻保持一种道心。

    2019-06-04详情
  • 新中国“红色山水”的美学价值:万山红遍 情深境远

    “红色山水”,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山水画从题材到形式的革新成果,不仅开启新范式,照见审美走向,更以特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美学品格,书写出时代精神气象。

    2019-05-23详情
  • 绵长隽永的山水长卷:《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

    《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日前完成。这是一次穿越时空而凝聚成的艺术结晶,在诉说着千年汩汩流淌的大运河故事里,艺术家们攫取了数十朵最流光溢彩的耀眼浪花呈现给当下,让历史告诉未来:这条世界上最长的人工开凿的大运河,曾经是承载着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大动脉,是历史盛衰的见证者。

    2019-05-21详情
  • “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穿越时空的文明之约

    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共同承办的“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5月13日开展,将持续至8月11日。

    2019-05-21详情
  • 逐梦70年 | 以青春之我,绘青春中国

    100年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手握画笔、刻刀的美术青年,以赤子之心,将个人梦想、艺术理想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绘就青春画卷,掀起、引领一波又一波美术变革的浪潮,展现出青春与文艺所独具的先锋力量。

    2019-05-17详情
  • 北京世园会的风景园林营造:自然山水涤心灵

    我们继续传承中国古代园林规划尊重自然山水、将人工环境有机融入优美的自然山水环境之中的优良传统,坚持低造价、低影响、添彩不添乱,让北京延庆优美的山水风光去感动人的心灵。同时,我们积极引进生态科学、绿色建筑新标准、智慧园区管理、大流量交通组织和人性化设计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引领时代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树立高标准的建设榜样。

    2019-05-17详情
  • 是什么让这些画作获得超越时空的魅力

    40多幅难得一见的名家水墨,昨天在上海中国画院揭幕的“火红的年代——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艺术特展”上惊艳亮相。这些创作于半个多世纪之前,表现当时生活的作品非但不过时,反而依然鲜活,触动人心,展现出超越时代的恒久魅力。

    2019-05-17详情
  • 读中国画《粒粒皆辛苦》:三餐米粮思辛劳

    《粒粒皆辛苦》描绘的是农村秋收过程中常见的一个细节,却以小见大,歌颂了中国人民勤劳节俭的美德和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村欣欣向荣的时代风采。

    2019-05-09详情
  • 品读洪和文画作:我之为我 自有我在

    洪和文的花鸟画运笔灵活,不同的题材对应不同的笔法。他画花、鸟、树、石以细笔勾勒,笔墨简练、层次分明,使画面有了岁月的质感。同时,在转折处以粗笔勾斫,时而酣畅,时而朴拙,加上中锋与偏锋并用,使树枝的肌理,禽鸟的生动,花的柔美,皆有了诗般意趣。

    2019-05-07详情
  • 青春万岁——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中的青春华章

    正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青春万岁——中国美术馆藏经典作品展》梳理了中国艺术中青春的处境和面貌,让大家看到青年精神的薪火相传,从而激励现在的年青一代不负青春,努力奋斗。

    2019-05-06详情
  • 画家笔下的劳动之美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众多艺术家以绘画的形式热情颂扬劳动的价值和劳动者的精神。“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以劳动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以此向广大劳动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2019-04-30详情
  • 品读陈培伦山水画:笔墨随性 丹青抒怀

    陈培伦在长期的山水画探索、研究与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在继承中国画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注重深入生活、师法自然,才能不断创新笔墨,画出更新、更美、更具民族特色的中国山水画作品。

    2019-04-12详情
  • 冯远中国画《 世纪智者》: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

    1999年,当代水墨名家冯远的《世纪智者》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并入藏中国美术馆,其作品和历史一起见证了人类文明的持续进步和发展。

    2019-04-12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