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17世纪欧洲文明顶端的阿姆斯特丹,用自己的财富与对文化的渴求托举起当时欧洲最繁荣的艺术品市场,进而催生出伦勃朗这样伟大的画家。但阿姆斯特丹短短几十年内的迅速崛起,多少又带着些暴发户性质,市民的审美文化缺乏底蕴与包容,最终让伟大的画家和伟大的画作蒙尘数百年。
“丹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展”这些天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6月21日,吴为山雕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来自中外艺术界的近20多位专家与会,就雕塑艺术进行了研讨。
中俄通过互办“文化年”“文化节”,举办中俄文化论坛、中俄博览会、中俄文化大集等活动,使得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愈加密切。美术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中俄友谊增添了绚丽的亮色。
王雪峰选择传统的绘画题材,抒怀遣性的同时,将对道的追问贯穿始终。他的画作趋简避繁,引人心静。行者王雪峰借绘画修炼凡心,在工作生活中时刻保持一种道心。
“红色山水”,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山水画从题材到形式的革新成果,不仅开启新范式,照见审美走向,更以特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美学品格,书写出时代精神气象。
《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日前完成。这是一次穿越时空而凝聚成的艺术结晶,在诉说着千年汩汩流淌的大运河故事里,艺术家们攫取了数十朵最流光溢彩的耀眼浪花呈现给当下,让历史告诉未来:这条世界上最长的人工开凿的大运河,曾经是承载着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大动脉,是历史盛衰的见证者。
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共同承办的“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5月13日开展,将持续至8月11日。
100年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手握画笔、刻刀的美术青年,以赤子之心,将个人梦想、艺术理想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绘就青春画卷,掀起、引领一波又一波美术变革的浪潮,展现出青春与文艺所独具的先锋力量。
我们继续传承中国古代园林规划尊重自然山水、将人工环境有机融入优美的自然山水环境之中的优良传统,坚持低造价、低影响、添彩不添乱,让北京延庆优美的山水风光去感动人的心灵。同时,我们积极引进生态科学、绿色建筑新标准、智慧园区管理、大流量交通组织和人性化设计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引领时代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树立高标准的建设榜样。
40多幅难得一见的名家水墨,昨天在上海中国画院揭幕的“火红的年代——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艺术特展”上惊艳亮相。这些创作于半个多世纪之前,表现当时生活的作品非但不过时,反而依然鲜活,触动人心,展现出超越时代的恒久魅力。
洪和文的花鸟画运笔灵活,不同的题材对应不同的笔法。他画花、鸟、树、石以细笔勾勒,笔墨简练、层次分明,使画面有了岁月的质感。同时,在转折处以粗笔勾斫,时而酣畅,时而朴拙,加上中锋与偏锋并用,使树枝的肌理,禽鸟的生动,花的柔美,皆有了诗般意趣。
正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青春万岁——中国美术馆藏经典作品展》梳理了中国艺术中青春的处境和面貌,让大家看到青年精神的薪火相传,从而激励现在的年青一代不负青春,努力奋斗。
陈培伦在长期的山水画探索、研究与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在继承中国画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注重深入生活、师法自然,才能不断创新笔墨,画出更新、更美、更具民族特色的中国山水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