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
  • 新中国70年历史小说创作:通古今之变 成新铸之体(於可训)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历史小说得到了长足发展,不但在不同时期的创作十分活跃,为文学史留下了一批精品力作,而且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认识,不断有新的突破,在艺术上也不断有新的创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自的特色,为新中国70年文学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2019-08-08详情
  • 中国评协理事白锐入围“网络正能量榜样”评选

    喜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白锐入围第四届“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活动初评!

    2019-08-07详情
  • 军旅文学理论与批评70年:筚路蓝缕的守正开拓之路(朱航满 西元)

    综观当代军旅文学史,“前17年”的军旅文学批评乏善可陈,这是时代的政治背景及诸多原因所造成的,到了20世纪80年代军旅文学批评曾一度崛起与繁荣,与创作形成两只同时滚动的轮子,一起构造了军旅文学创作与批评的蜜月期,但好景不长,到了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文学语境的突变,军旅文学批评再度式微。新世纪以后,这种态势没有根本好转,但在困境之中出现了一次重建的努力。本文试图通过对70年来军旅文学批评的发展脉络、重要思潮、收获缺失以及重要军旅评论家展开论述,论述中对新时期以来的军旅文学批评有所侧重。

    2019-08-06详情
  • 一流艺术的三个指标(郑晓华)

    所以衡量一个艺术家、艺术作品,第一看他的技术高度,第二看他是否达到了充分的个性化,第三看他充分的个性化中又是否包含了充分的公共性。

    2019-07-30详情
  •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电影思潮的守正创新——评饶曙光、李国聪的《中国电影思潮流变 (1978—2017) 》(何美)

    《中国电影思潮流变(1978—2017)》一书聚焦40年中国电影思潮,植根于现实性和时代性的土壤,灌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血脉,在长期偏重依赖西式话语的理论界中努力进行中国话语表达,“要在守正、贵在创新、重在实践”,堪称中国电影理论研究的一部新的力作。

    2019-07-30详情
  • 努力校准文艺发展的价值指针(吴文科)

    要实现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任务,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就是坚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时刻注重并努力校准文艺发展的价值指针。

    2019-07-29详情
  • 以“生活美学”确立艺术流派和学派的新路(刘悦笛)

    中国艺术学派要真正成立的话,中国艺术学理论要真正形成自己独特的美学用语方式。

    2019-07-25详情
  • 作家批评的公共性(吕东亮)

    关于作家批评与学院派批评的差异,文坛和学界长期以来存在一定共识。一般而言,作家批评更接地气,更贴近创作实际,因而也更有温度,相对而言,学院派批评则往往依据一些文艺理论对作品进行阐释,追求阐释的深度,而对作家创作过程和文本审美价值重视不够,在语言的优美和通俗化方面也存在欠缺。

    2019-07-25详情
  • 虚构的是非(苏丹)

    正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的“虚构的是非——王华祥、赵博、陈流三人绘画展”是王华祥、赵博、陈流三位写实绘画高手,第一次集结在一起展示他们的作品。

    2019-07-23详情
  • 城市更新,别丢了文脉(袁瑾)

    在城市发展史上,不同时代累积下来的胡同、牌坊、院落、民居、街道等构成了城市文明的基本形态。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活着的传统,更是代表城市独特性的历史文脉。

    2019-07-23详情
  • 五周年,中国评协倾听你的心声与呼声

    这五年,存留多少美好;下五年,继续艺评繁茂。

    2019-07-19详情
  • 儿童戏剧节正成为改变儿童生活的节日(徐健)

    与国外成熟的儿童戏剧节相比,中国的儿童戏剧节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受众庞大,已经成为推动国内儿童剧创作和演出的重要引擎。

    2019-07-18详情
  • 生活美学:为生活立“美之心”(刘悦笛)

    中国既是“礼仪之邦”,也是“美善之国”。生活美学也必然在承继“礼乐相济”的华夏悠久传统中扮演重要角色。

    2019-07-18详情
  • 用文艺的力量鼓动龙船之帆

    2019年7月12日晚,位于湖北省利川市的传媒剧场内,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中国评协文艺志愿服务团赴湖北利川“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正在热烈进行。

    2019-07-18详情
  • 对诗意的不同解读——画者不同与时代不同(潘丰泉)

    诗的形式从古代的格律到近现代的自由诗发展之路,尤其在反映每个人心境的诗象也不再相似,所以从《可见之诗》对这一画展表现主旨的准确定位,显示出诗意将因画者身份的不同,尤其各自对所处时代的不同解读,而映照出另一种更符合当下人们的内心想法。

    2019-07-15详情
  • 用精品力作引领风尚(薛晋文)

    中华文艺往往以“温柔敦厚”和“中庸致和”的美感润泽人的精神和灵魂,以含蓄象征之法尽情抒发天地万物人类之大情大义,能够将个体的情感升华为人类普遍的情感,从而将个性融入集体之中,将个体融入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之中,帮助个体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曲折背后的希望和光明,帮助人类坚强面对生活和命运中的苦难和不幸,最终将人类情感秩序和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有效调和。

    2019-07-15详情
  • 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动画的根(徐健)

    数十位业内专家围绕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又具备时代气息与时代精神的动漫作品的创作理论、创新方法、品牌打造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2019-07-15详情
  • 见证当代生活的伟大与平凡(梁鸿鹰)

    我们正处于最接近民族复兴伟大目标的时代,作家艺术家作为当代民族精神生活的见证者书写者,更应勇于细致反映时代生活的所有伟大与平凡。

    2019-07-10详情
  • 70年来云南文学的五个特征(宋家宏)

    从1949年至今的70年云南文学是五四新文学的承续与发展。这70年的云南文学,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但也集中体现出一些显著的共性特征。

    2019-07-10详情
  • 在谈艺论道中找规律寻突破:文艺评论集《艺道论谈》

    《艺道论谈》出版啦,这本书是由云南省文联、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编辑的《云南文艺评论文丛》中的一本。

    2019-07-09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