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文化大举入侵我国本土文化之时,在当代文化大肆虐待传统文化之时,在大众文化全面戏弄高雅文化之时,在科技文明日益压倒人文精神之时,精英理论奋起抗争是天经地义的,但重要的不是谋求一种简单地颠覆压迫的权力,而是应博得一种平等沟通与交流的地位。
从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开始发动的新文化运动,今年正值100年。这一运动掀开了近代以来中华文化共同体裂变与重建的新的一幕。从中华文化共同体的近代裂变和重建这一角度回顾这场运动,可以得到一些非常重要的启迪。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党和国家举行了一系列重大的主题活动和盛大的阅兵仪式,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极大地鼓舞和振奋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乃至世界各国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
2015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作为党的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召开的群团工作会议,此次会议被舆论普遍视作对群团工作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当人人都开始审美参与与审美创生的时候,他们在提升生活之审美品质的同时,也就是投入到了市场的怀抱,从而使得审美消费为市场准则所规约与掣肘,而审美无疑成为市场化的利器。
我们也许经常讨论医学伦理的话题,但却甚少提起博物馆伦理。不过,当我们毫无头绪的时候,我们仍旧会思考,比如,艺术家是否应当用活的动物制作艺术品诸如此类的问题,其实这时我们已经不经意地接触到了博物馆伦理的范畴。
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在文艺界引起热烈反响。作为一个戏剧人,我在欣喜与振奋的同时,也再次深入思考关于戏剧“繁荣”、“发展”的话题
对话集大致囊括了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界至今仍然活跃的中老年文艺理论家,集中探讨了当代文艺理论发展的基本和前沿问题,充分显示了当代文艺理论家的理论风采和思想魅力,具有相当的理论价值、思想价值和史料价值。
梅兰芳先生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巨匠。他把对中华戏曲传统精华的传承和与时俱进的发展融会贯通,不仅继承了京剧艺术的优秀传统,而且有力推动了京剧艺术的革新发展,堪称为戏剧改革的先驱。
互联网+”则则使得电影生产个性化、需求可定制化的时代来临。互联网、资本的力量虽然强大,但仍需要为电影提供好的内容,不能太任性,否则最终也会伤害到自身。
“不温和”的互联网力量正席卷中国影视行业。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统计,2014年拥有互联网背景影片的年度票房收入超过60亿元,占到中国内地总票房的五分之一。互联网将如何“搅动”中国电影棋局?
聚焦“互联网+”模式下的影视生态嬗变演化,借助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研判热点动态趋势,借鉴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产业升级路径与实践经验,有助于探寻新形势、新常态下的应对策略与新格局、新机遇中的生存发展。这将唤醒中国影视由大到强,迈向新的辉煌盛景。
2015年上半年,理论界、学术界以及宣传思想领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主流舆论,在继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础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21世纪是我们国家踏上文化复兴的新时代。我们既要放开心胸,也要反求诸己,才能在文化上有一番“大作为”,不断靠近古人所言“天人争挽留”的理想境界,这就是中国梦的文化之力与文化作为。
寻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DNA——马克思主义文论教材建设的回顾与反思2015年05月29日1 来源:中国艺术报 董学文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
随着微媒体(微博、微信、微视)和微文艺(微电影、微动漫)等的流行,一定范围内的文化传播已经进入到一个微时代。微时代、微媒体正在悄悄改写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在悄悄改写着文艺的生长形态和传播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