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美学界和艺术界最能引起广泛共鸣的事件,莫过于对中华美学和艺术精神的讨论。就这场讨论可以预见的后续影响看,它的重要性不亚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学热”,预示着一个美和艺术转型时代的到来。
10月22—23日,由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主办,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百年中国文艺理论的回顾与反思”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
在互联网时代,文艺评论不再局限于评论家运用经典的文艺理论对文艺作品、现象进行文本性的分析并通过媒介发表,随着互联网文艺形态的不断发展,文艺评论的概念得以扩展,评论主体发生转变、评论形式不断丰富、评论理论突破创新,互联网文艺评论的出现和兴盛将是文艺评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时代赋予文艺评论的重要机遇。
近百年来,中国美学文论学在西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不断扩张中,艰难地生产着自己的文化和美学新思维,在欧风美雨中不断吐纳吸收的同时变更着自己的美学文艺学立场。然而,当美学和文论边界不断扩大化的时候,中国美学文论身份却出现了辨识上的危机。
在中国召开第三十四届世界艺术史大会,有利于促进国际艺术史界了解和认识博大深厚的中国艺术历史。毫无疑问,中国是艺术史大国,以美术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新表述,是马
如何阅读及使用马克思的文本与思想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它需要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以重回马克思文本的方式,进行具体的阅读。正如德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部分作者 光明图片王国维《人间词》手稿 光明图片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部分书籍 光明图片 在当今的中国学界,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