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除了审美价值之外,还有认识价值、伦理价值,以及学术价值、经济价值等的多元价值取向与价值判断,它们之间可以相互统一,也可以彼此独立,互不影响。
近期新主流影视创作的题材类型、时空场域、镜头语言、叙事手法、艺术呈现、传播路径等颇具特色,承续中华文脉、表达时代新风、创新创作模式,为“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为深入思考中国式现代化与文艺现代性问题、回答中国式现代审美与文艺评论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之问提供有益的启示和丰硕的有价值的探讨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的明确要求,为新时代新征程文艺创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文艺评价确立了根本标准。
新时代十年来,中国的影视剧因时而兴,恰逢其势,既秉承传统,又勇于创新,成功实现了中国精神的浸润和传递,促成了主流文化“既叫好又叫座”的传播新常态,演绎出气势磅礴的时代主题歌和蕴藉隽永的艺术协奏曲。
对软性层面与硬性层面“双管齐下”,建立一种秉持更具强大动能的“软硬兼施”的实践逻辑,我们相信中国影视作品获得“质”大于“量”的结构性转型,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笔者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牢牢把握”,按照“九个深刻领会”和“七个聚焦”要求,理解与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文艺发展的三重内涵。
青海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于2012年2月,自2019年12月第二次全省代表大会以来,协会成立了文学民间文艺、书法美术摄影电影艺术、音乐舞蹈戏曲曲艺三个专业委员会。
2022年12月9日上午,第三届福建省文艺评论骨干研修班暨闽粤新三省区文艺批评学术交流活动正式启动。
唯有坚持影以载道、影以明德、影以亲民和影以化人等富有民族性的现代审美创作观,才能把握新时代影视创作的方向,创作出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影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