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专题策划
  • 张鑫:论曲艺在重大主题创作中的独特魅力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回顾过往,曲艺人以坚韧不屈的精神、勇往直前的义举谱写了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壮

    2016-01-29详情
  • 罗丽:从“表情”溯源现代戏曲理论之建构

      曾有研究者从梅兰芳重视表情切入,研究了梅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京剧精神(推及戏曲美学精神)的表述,总结出这些不是梅对其表演艺术经验的完

    2016-01-28详情
  • 胡晓军:《平凡的世界》的“返乡”意义

      返乡的他觉与自觉  观赏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感觉像被一辆老旧却有力的牛车,缓缓地拉上返乡之路。所谓返乡之乡,便是记忆、是心灵

    2016-01-27详情
  • 欧阳友权:网络文艺的潮动与坐标

      网络文艺快速发展及其对大众文化生活的全方位渗透,其所改变的不仅是文艺格局,还有文艺的存在方式和人们的精神生态。2014年10月15日,

    2016-01-26详情
  • 梁秉堃:焦菊隐与北京人艺的“话剧变法”

      北京人民剧院(以下简称北京人艺)的原总导演、副院长、著名导演艺术家焦菊隐先生是剧院的创建者,也是话剧变法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他离

    2016-01-25详情
  • 李昌菊:当下美术批评异象之忧思

      新世纪以来,美术批评文章产量颇丰,展现出一派活跃、繁盛的景观。无论是在画展研讨会的现场,还是在不同传播媒介上,美术批评都发声广

    2016-01-22详情
  • 戴清:“仙侠奇幻”影视文化热的审美思考

      2015年暑期,动画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电影《捉妖记》、电视剧《花千骨》先后亮相银幕荧屏,票房、收视都十分可观。尽管媒介形式不

    2016-01-21详情
  • 张伯瑜:音乐“非遗”的原样保护与发展保护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章程》,从此,全世界范围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始付诸实施。为什么今天会提出对

    2016-01-20详情
  • 从《酌中志》看文人笔记的影视价值

      《酌中志》是一本十分特殊的明代文人笔记,为影视改编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具有重要的影视创作价值。本文以这部文人笔记为例,研究传统文

    2016-01-18详情
  • 索久林:通感在摄影艺术中的呈现与应用

    通感,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在一定意义上,我们也生活在通感中。通感是个广义的概念,具体地可以分为生理层面、生活(科学)层面、艺术层面三种通感现象。

    2016-01-15详情
  • 胡崇炜:书法本体的失落与追回

      自改革开放以来,书法的复兴与繁荣让人始料未及。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书法复兴令人欣慰。但回溯中国书法历史,传统的失落是

    2016-01-13详情
  • 余开亮:中国古代“文道观”的当代价值

      文道关系曾经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核心命题之一,随着现代性美学体系的确立,文开始挣脱道的约束走向了独立发展之路。在反思现代性、面

    2016-01-08详情
  • 杜学文:略论中国审美之重建

    弘扬中国精神,重建中国审美,并不仅是一个“向后看”或者说回望传统的问题。尽管就今天的我们来说,“向后看”的问题也没有很好地解决,我们对民族的过去,以及曾经创造的辉煌似乎也没有真正的认知与理解,更多的是一种为满足某种理念要求而采取的断章取义、实用主义。我们还没有真正进入民族的内心,体验先人的创造。与此同时,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向前看”

    2016-01-05详情
  • 林琳:美学——传统与未来

    近日,第八届全国美学大会暨“美学:传统与未来”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和研究所的16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就传统美学研究、美学基本理论进展、美学与艺术学、比较美学、新媒介与后现代美学形态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下文分五个方面对本次会议进行综述。
      一、继承与创新:与时俱进的中国古代美学研究

    2015-12-30详情
  • 高伟:中国情节性杂技创作与现代转型

      杂技[1]是一门以人的肢体技巧作为本体语言的艺术,技巧不具有表意的功能,技巧完成的动态过程就是杂技表达的全部内容,所以杂技在几千

    2015-12-28详情
  • 叶青:当代美术评论要重塑批评精神

      近期,对美术批评的再批评成为一个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这种关注源自人们对于美术创作与发展现状的认识,也源自于人们对于美术批评自身

    2015-12-25详情
  • 陈晓云:电影导演代群耗散之后:创作流变与格局重组

      以代群来研究某个特定时期的导演群体,并进而梳理电影历史的发展,是中国内地特有的现象。此种研究,在将电影导演研究清晰化为代际 块

    2015-12-23详情
  • 曾来德:汉字书法的命运与中国文化的兴衰

    学习书法,可以提升国民的素质;写好书法,可以写出中华民族的审美。一部书法史和一部文化史共衰共荣,历数千年而不变。中国文化的意涵是无

    2015-12-21详情
  • 宋宝珍:中国话剧的黄金时代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话剧找到了紧跟时代、服务大众的契机,这一时期被称为中国话剧的黄金时代,不仅创作、演出数量猛增,而且普及程度加大,一时成为独步神州的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形式。

    2015-12-18详情
  • 文化研究的本土化历程与当代语境

      文化研究的本土化如今越来越成为学界共同思考和关注的问题。但是,很少有人以本土化为出发点梳理文化研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文化研究本

    2015-12-17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