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影视评论>电影评论
  • 《汉江东逝》:一个时代的情感记忆

    《汉江东逝》电影里的家庭,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城市家庭的典型代表。电影还有长江水、书法、古城墙等几组重要的意向。

    2019-11-01详情
  • 电影是抵达彼此的“通行证”(康伟)

    丝绸之路也是一条电影之路,这条电影之路也是一条关乎艺术、梦想、生命、文明与爱的沟通、了解、共享、整合之路。

    2019-10-31详情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档重点献礼影片:以精品力作演绎奋斗史诗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档重点献礼影片《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深受广大观众欢迎,产生热烈社会反响,叫好又叫座,取得两个效益双丰收,将引领未来中国电影创作

    2019-10-29详情
  • 专访戴锦华:电影正越来越依赖技术、远离文化

    在《双子杀手》上映之际,中国文艺评论网节选转发界面文化旧文一篇,以期与读者一同从技术化的电影入手,思考我们所要面对的更为严峻的技术革命的冲击、日益分化的人类社会以及历史文化在中国的缺席与错位。

    2019-10-29详情
  • 惊险与遗憾之间的《中国机长》

    从票房和口碑来说,《中国机长》是成功的,但在细节处理和场面调度上还是略有遗憾,电影的故事结构也不是非常完整。中国电影在灾难片类型上需要不断探索和发展。

    2019-10-27详情
  • 袁泉:好的演员要随时准备引爆自己

    袁泉的表演为什么备受赞誉,或者说观众为什么喜欢袁泉?

    2019-10-25详情
  • 国产动漫“崛起”仍在进行时

    要判断国产动漫是否已经“崛起”,取决于判断的标准和参照系。纵向比较,中国动画无疑已成就卓然,但在面向国际的横向比较之下,其短板弱项亦很明显。国产动漫之崛起,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需要电影业、动画人持续不懈的共同努力。

    2019-10-21详情
  • 动画电影《罗小黑战记》:看“妖魔”如何被驯化(宋磊)

    《罗小黑战记》是一部精彩的心理学教材式影片,其核心就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一言以蔽之,就是被绑架者爱上绑匪的故事。

    2019-10-17详情
  • 《攀登者》:向着电影艺术的高峰攀登(仲呈祥)

    《攀登者》艺术地再现了1960年和1975年中国登山队的攀登英雄从中国境内南坡排除万难,两度破天荒地成功登上世界屋脊珠穆朗马峰峰顶的历史奇迹,题材可谓独特而重大。

    2019-10-12详情
  • 2019年国庆电影档:主旋律响起新变奏

    这一国庆档改变的,不仅仅将是日后国庆档的排片策略(可以预见,主旋律电影在日后的国庆电影档将占有重要位置),同时也进一步突破和创新着主旋律电影的创作模式。相信好看的主旋律会越来越多,优秀的“中国好故事”“中国好人”,感人的中国心、中国情将愈发“声入人心”。

    2019-10-12详情
  • 电影《银河补习班》:平凡英雄的成功塑造(路侃)

    《银河补习班》中马皓文形象最大的意义是让观众在电影中看到了一个普通平凡的中国人的强大精神气节,一个被冤屈的灵魂和躯体永不认输的正义情怀与钢铁意志。

    2019-10-12详情
  • 以人写史 以虚写实:《决胜时刻》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的新探索(尹鸿)

    《决胜时刻》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片,表现毛泽东带领中共中央,在开国大典前夕,驻扎北京郊区香山的半年时间所经历的重大事件,表现中共从革命政党转变为执政党所经历的抉择、准备、安排和部署。

    2019-09-29详情
  • 从三个角度看70年儿童电影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儿童电影从发展、繁荣、低迷,直到进入新的探索时期,都呈现出不同的创作特点,也展示着党和政府对儿童电影的关怀以及儿童电影创作者的不懈追求。

    2019-09-27详情
  • 新中国电影:砥砺前行七十年(陆绍阳)

    新中国成立70年,也是民族电影发展振兴的70年。在基础极其薄弱的情况下,中国建立起完备的电影工业体系,拍出一批可以载入文化史册的经典之作,创造众多新的电影样式,深受亿万观众喜爱,民族电影因扎根民族土壤、弘扬民族精神、表现民族风格而成为世界电影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19-09-24详情
  • 新中国70年电影创作:与时代的对话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多元绽放,变革创新,在开放、对话语境下反映社会发展,揭示着我们时代的冲突,进一步共同高举人文价值,走向超越,推动更多电影创作独树一帜,进入了创作力勃发的当代电影繁荣期。

    2019-09-19详情
  • 动画片:民族风引领创作时尚

    从中国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古典文学作品中汲取养分创作的动画作品,已拥有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先天内容优势,还需继续努力寻找与当下时代和生活的契合之处,提高抚慰观众心灵、引领积极思考、凝聚社会共识的能力,以成为向中国乃至世界观众展现中华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交流的窗口和载体。

    2019-09-16详情
  • 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背后的跨文化冲突

    中美两国文化有激荡有碰撞,新旧两版《花木兰》不断揭示着我们时代的冲突,也映射着两国观众心态的变化。

    2019-09-09详情
  • 漫谈电影中的教师形象:映照一个时代的文化理想

    9月10日是教师节。影视作品中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教师形象,更能够将整个社会对教师的想象和认知折射出来。不同时期影视作品中的教师形象之间,呈现出颇有意味的差异。

    2019-09-09详情
  • 新中国电影70年:历史与美学及其未来发展(饶曙光)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电影在与时代共振中呈现出迥异的阶段性特征,并以差异化姿态推动了与时俱进且一脉相承的多元创作范式,形塑了以“守正创新、通变集成”为特征的美学品格和演进趋势。

    2019-09-09详情
  • 中国动漫产业真的崛起了吗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是否代表背后的中国动漫产业已经崛起、工业体系已经成熟?这是偶然性的单一事件,还是发展的水到渠成?撇开具体电影,记者采访了动漫产业上的企业和工种,寻求一个可能的答案。

    2019-09-05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