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有风的地方》是以“我不是过客,而是归人”的情感意识流,在如春燕喃喃细语般的情节推动中,讲述有风小院的主人、租客如何一步步遇见真正的自己,在灵魂重新觅得方向后,振作精神,再度出发。
《破晓东方》以敬畏赋予历史崇高,以正视展现历史真实,以想象激活历史表情,在新征程上激发广大观众尤其是党员干部思考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问题。
2023年新疆春节联欢晚会《春满天山福万家》,是一台简而精、小而美的特色春晚,歌舞升平的唯美意境中,向人们送上了一份“春风劲吹,国利民福”真挚祝福。
《破晓东方》真切演绎出人民军队在解放战争中英勇解放大上海的革命颂歌,也感人肺腑地谱写了一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这座大城市与人民群众一道走向新生的恢弘史诗。
《狂飙》强化创新意识,突出社会学视角,从整体上把握扫黑除恶常态化与政法系统教育整顿相结合的时代特征,增强故事化、类型化的艺术表达,是警匪剧类型创作的又一次成功探索。
在此创作序列下诞生了许多优秀的扫黑剧作品,它们都较为真实地反映了中国高速发展背景下的社会与文化症候,能够帮助我们去理解那些尚未得到反思的历史细节,以影视文化的影响力启示当下,让社会不断朝着法制化、规范化的良性方向继续前进。
电视类“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肩负着镌写革命历史、摹写时代精神的文化使命,凝聚着荧屏艺术工作者的才华热情与巨大付出,最终以“三精统一”的高水准铸造出一部部人民史诗。
我们有理由为这一批取材于传统文化的春晚作品所达到的艺术水准、所赢得的良好口碑而欣喜,还应当为传统文化正日益明确地成为文艺工作者的创作自觉而欣慰。
反派角色塑造的最大成功应该以作品有效引领观众的价值认同为标准和目的,而不是反派角色魅力的最大化,这方面很考验导演的艺术掌控功力,内里则潜隐着创作者的认识水平、价值立场与情感态度。
《三体》剧集呈现出两个类型化改编特征,一是将原著“共同体价值观”和生存哲学思维进行情感具象化,聚焦于群像人物中;二是将现实主义审美与科学幻想色彩有机融合,体现在视听造型上。
癸卯兔年来临之际,老中青艺术家、文艺工作者和各全国文艺家协会代表再次汇聚“百花迎春”,以精彩演出共贺新春。
纪录片《大泰山》通过讲述泰山的故事,不仅展示了厚道齐鲁地、美德山东人的价值追求,还以对泰山之大的文化密码解读,弘扬了泰山精神及其所表征的中国人品格,揭示出泰山所孕育和铸就的中华文化高地乃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
国风国潮继续开创“春晚爆款”,平凡生活映照现实底色,科技创新让审美体验再臻胜境,而我们则在新春与新意的辉映中收获了欢乐、震撼、感动和轻松,接到了春天的消息,积聚起前行的力量。
《去有风的地方》把富有田园诗意的青春故事讲给当代青年观众听,让他们在这些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奋斗方向,不失为青春题材和乡村题材一次有益的融合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