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塆纪事》通过采访村民和查阅资料,想象或者重构他们的生活,由一个村庄60年的变迁来折射历史丰富而斑驳的面貌,试图打开被主流叙述所遮蔽的空间,为我们重新认识乡土中国提供新的参照。
如今在中国,科幻小说同样发现了已逝去时代的迷人之处。《科幻中的中国历史》就是这样一部科幻作品集,这些中国历史科幻充满了新颖的历史想象,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通过对历史的重新发现,构成了对历史的解构和重构。
严顺开,1937年6月6日出生于上海市,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高中毕业后报考了上海戏剧学院,由于长相平凡,最后一轮被刷了下来。后来,他又参加了青海省话剧团的招生,依然无果。接着严顺开参加中央戏剧学院招生,终于获得了认可。1959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在校期间由于外形条件的限制,严顺开大多扮演喜剧小角色。据文汇APP10月16日消息,经上海滑稽剧团确认,著名艺术家严顺开于今日去世,享年80岁。
近日由文艺报社主办的“砥砺五年——文学理论批评研讨会”上,雷达、胡平、李舫、张未民、徐忠志、周由强、范玉刚、张燕玲、徐刚、李壮等文艺理论批评家与会就五年来文学理论批评发展情况展开深入探讨。
写人的散文创作赋予了县乡众多“沉默者”以文化意义,在他的文字中小人物的行为获得了有同情心的摹写,每个人的生命状态受到尊重,这种温厚的、诗意的写实风格在当代散文创作中具有独特的意义,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美学追求。
当代诗词的参与意识强调的是“海纳百川”的包容心态,是一种放眼于未来的发展的视野,其间凝结着将触角伸入社会生活的诗思和将生命体验与语言创造融为一体的诗艺。
《大辽悲歌》这部小说阅读中,我的阅读体验始终是愉快的,作品情节连贯,气韵通畅,没有额外的花招,没有人为的障碍。同时,读罢还能让人掩卷深思,给人启迪和思考。这都是非常难得的、久违的阅读体验。
评论家、中国小说学会会长雷达也提醒说,近年来有些作家不好好写故事,却在“超越自我”、追求“思想”的路途中似乎过于剑走偏锋,一味抽象化审美,使得叙事文学的文学性被冲淡,作品人物不接地气,远离生活,远离读者,灵魂不够饱满,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近日,《六神磊磊读唐诗》 出版了,作者曝在公众号上的对于唐诗及诗人的解读文字变成了白纸黑字的存在,这些“10万+”加持的文字一经集结出版,便成了“爆款”,引发不少网友热传热议。
随着 《人类简史》 《未来简史》 两本著作的出版,人们记住了尤瓦尔·赫拉利的名字。这位以色列的新锐历史学家旁征博引、谈古论今,把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发展进程的冲击剖析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