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艺微评>文艺微评>正文

当“治愈”成为流行文化

2016-03-07 阅读: 来源:文学报 作者:许民彤 收藏

  对不少人来说,一看到在朋友圈发“心灵鸡汤”的人,就想马上将其“拉黑”,并表示对这类随笔感悟实在是看烦了。不过,根据一份调研显示,心灵鸡汤类文章仍然是微信上最受欢迎的文章种类。

  报告中分析了微信上最热门的50个公众号发布的所有文章的阅读情况。这最热门的50个公众号中有19个是情感类账号,而上一年只有三个。微信正在变得越来越“感性”:情感类文章的阅读量份额也从原来的21%上升到了34%,心灵鸡汤成为微信朋友圈里的“爆款”。

  而在近日的一个分析微信上、朋友圈中“心灵鸡汤”特别受欢迎的原因的报道中,临床心理学博士史蒂芬·布莱尔思说,面对复杂的现代社会,人们找到了励志心理学这样一种删繁就简的方法,它轻描淡写地把意见、意识和可靠的事实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给读者一种强大的自我安慰。

  对比一下亚马逊中国近日发布的2015年度浪漫城市及浪漫图书排行榜,不难发现“暖心”、“治愈”系的图书最受读者欢迎。其中名列前茅的作品中,《岛上书店》被读者盛赞是“熨帖心灵,在心情低谷时读到简直是雪中送炭”。《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让所有人心动的故事》 被称为“最温暖的书”。《乖,摸摸头》被评为“不舍得读完的暖心励志故事”。

  “心灵鸡汤”长期占据微信圈、朋友圈,“暖心”、“治愈”系的图书受读者欢迎,这不止是一个微信文化话题,阅读文化趣味的折射,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文化现象。

  二十一世纪以来,技术和商业社会高度发达,技术的时代正取代美学的时代,生活中人性的光辉越来越黯淡,人情日趋淡薄,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人的精神问题、心理问题、心灵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我们心灵内部的本性使得我们寻求心灵的安顿和宁静,一些作家也希望自己的文学作品具有心灵的指导作用,以人文关怀抚慰人们的心灵,帮助读者正视内心的困惑和冲突。

  尽管现在“心灵鸡汤”的泛滥,而其中充斥的“伪鸡汤”、“伪励志”使许多读者感到不满、厌恶和不屑,但人们还是渴望优秀的“心灵鸡汤”、“温暖”和“治愈”作品,希望通过阅读它们,使自己从心灵角度去体察和感悟社会生活,寻找一份心灵的寄托,追求充实的精神生活,获得生存智慧和精神升华。也有许多读者希望此类图书的创作者,把自己在现实与精神的作用下获得的生活感受告诉人们,对人生和社会中的常态及潜在的问题,对现实的心理问题、心灵问题,对内心困惑和冲突,提供一些真正可行的解决方法,启迪人们在面对现实问题时应该拥有怎样的生存态度、拥有怎样的心态,培养一种健康的价值观,从而在生活中汲取更多的人生智慧。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下的微信圈、朋友圈和阅读圈,真正能够点燃生命,给人震撼,唤起勇气和力量,赋予读者决心和行动的动力的“心灵鸡汤”还很少,个人认为,这正是“治愈”类作品今后在思想品质、文化品位、精神格调、信仰价值方面所应有的追求。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