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艺微评>文艺微评>正文

文化丝绸之路与数字时代的文艺复兴

2016-08-17 阅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 收藏

法兰克福书展主席岳根·博思致信中国读者 

——文化丝绸之路与数字时代的文艺复兴

 

  亲爱的中国读者们:

  大家好!

  2000年前陆上丝绸之路打开了东西方交流的大门,而在今天的数字时代,文化丝绸之路正在成为全球趋势。这一趋势也许正在开启“数字时代的文艺复兴”。

  在图书行业的最初,艺术、生活和技术并没有特别区分开来。之后艺术或其他领域的专业化和差异化不断增长,直到19世纪晚期艺术和科学才开始真正分开。写作和绘画开始被认作是非常个人化和直觉的行为,而科学被认为是理性和方法论的表达。

  今天,从我们最熟悉的图书就很容易观察到,一种文化复兴逐渐普及人类生活所有方面。在一贯的传统中,书是最重要的文化和知识载体。而数字时代的图书证明了互联网的一个原则,所有触碰到网络的东西都将变成数字内容。

  图书是文化知识以及遗产的容器,有点像博物馆和资料馆。数字化让这些容器开放,将它们的内容投射到生活各处。对出版者来说,这意味着它们的出版目录就是一座宝藏。就这一点而论,它有潜力成为“文化知识产权”。

  这方面有一个例子可以佐证,那就是欧洲的Europeana项目。这个项目正在将它自己从图书的数字仓库重新定位为一切格式的数字化文化遗产的中介。欧洲最著名的收藏,比如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都被数字化并可以自由地被艺术家和出版者再利用于新的作品中。谁不想要一件按需印刷的,印有他最喜欢的艺术品的T恤呢?

  当我们理解“书”实际上是将文化和知识编码进入各种容器,并且被数字化所解放,那么书的“文艺复兴”形势就很明显。出版者用一种跨学科的方式在工作:有创造性的人,比如说作者,与有商业头脑的人一起工作,以此保证其创作能够获得成功。

  在数字时代,这种跨学科的思维变得更重要。现在作家开始直接与技术人员或程序员一起工作。比如说,当一本书要加入游戏元素来增强效果,这就意味着作家和程序员之间要找到一种共通的语言,而且必须跨越学科藩篱去制作完成一个吸引人的故事。

  我们为什么读书?理由就像我们所经历的生活片段一样纷繁多样。数字时代书籍正在比以往更密集且频繁地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一本包含了增强现实或虚拟现实特色的“书”可以让工程师获得知识,为他提供通向更广阔知识数据库的接口。小说读者可以在异国都市漫步,当路过某个咖啡馆的时候,APP可以告诉他这间咖啡馆是某部文学作品的主角最喜欢逗留的地方。

  对于文化IP产业和贸易来说,图书的这种“文艺复兴的形势”意味着什么?我们怎样在数字时代从文化内容中获得价值?在书展上我们观察到,书籍正在与其它行业连接,并产生新的合作形式和新的商务模式。为了反映和鼓励这种趋势,今年的法兰克福书展将推出一个全新的形式,叫作“艺术+”(Arts Plus),这个项目是建立在艺术以及图书对其他行业的广泛影响之上。这个概念之下囊括了具有创造力的个人、品牌以及出版社,也包括研究者、科学家、博物馆、美术馆和数字遗产从业者,他们都是这场新的文化IP贸易的核心,是新的文艺复兴主体。

  祝大家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一切顺利!

  您的

  岳根·博思

  法兰克福书展主席

 

  延伸阅读:

  习近平致贺“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

  中国文艺评论峰会探讨“大国国运与文艺复兴”

  庞井君:建立“文艺评论学”初议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